個人簡介
羅門(1928年-2017年1月18日),原名韓仁存,男,生於海南文昌。空軍飛行官校肄業,美國民航中心畢業,考試院舉辦民航高級技術員考試及格,曾任民航局高級技術員,民航業務發展研究員。從事詩創作四十年,曾任藍星詩社社長、中國文協詩創作班主任、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先後曾赴菲律賓、香港、中國大陸、泰國與美國等地以中文發表有關詩的專題講演,一九九五年同蓉子參加「愛荷華大學寫作計畫(IWP)」。曾獲藍星詩獎、文復會「鼓吹中興」文化榮譽獎、教育部「詩教獎」、中國時報推薦詩獎、中山文藝獎「麥堅利堡」詩獲菲總統金牌。名列英文版「世界名詩人辭典」及中文版「大美百科全書」。
人生歷程
1939年2月,日軍侵占海南,9歲的羅門同家人一起冒著危險,偷渡瓊州海峽,連夜逃到廣州灣。在警報與炸彈聲中,羅門開始了戰爭中的飄流生活。12歲那年,日軍飛機大舉轟炸粵北曲江,遍地屍體與殘瓦。戰爭帶來的災難,激起羅門的憤慨。就在這一年,他考進了空軍幼年學校。1949年,他在杭州西湖學飛了一段很短的時間,便隨學校的搬遷到了台灣。 1952年,羅門考進台灣民航局,開始了公務員的生活。他擔任民航圖書室管理員,獲得讀書與從事寫作的良機。就在那段日子裡,文學與詩,逐漸占領他的生命。到了1955年,當他同著名女詩人蓉子結婚後,便將生命之舵,對準詩的國度航行了。他在《現代詩刊》發表的第一首詩,用紅字刊登,引起詩壇的讚譽,有人說:“羅門第一炮就紅了。” 在民航局工作了25年後,羅門申請退休。當時他是台北國際航空站薦任一級航務官,也是民航局民航業務發展研究員,算是一份相當好的職業,但因為詩已成了他內心沉迷不已的“神”,於是他自機關里退下來,專心從事詩的創作。 多種生活的形態與環境,給他帶來多層次的美感經驗。從故鄉藍藍的海水到異鄉白茫茫的煙霧;從早春的笑聲至散落的彈片到碎落的歲月到飄雪的視野;從機場到球場到農場到“官場”到生命的廣場;從《曙光》到《第九日的底流》到《死亡之塔》到《羅門自選集》……那的確是詩的生命所經歷的確實的過程。走了人生漫長的一段路,當一切都陸續走向死亡與消失之後,他能抓住的,唯有那一直在心靈與時空中迥旋不已的“美”--它超越一切而存在並升華,令他神往,成為他整個生命在燃燒中所留下的不朽之光。
主要作品
* 《曙光》
* 《死亡之塔》
* 《羅門詩選》
評價與榮譽
羅門是台灣十大著名詩人之一,也被認為是有世界級水準的詩人。他強調詩是美與“精神深度”的結合。作品多寫戰爭、死亡題材,重視人性的真誠與尊嚴,批判機械的文明,致力於人類心靈的探索。
評價
1989年秋,羅門應海南詩詞學會之邀到海南文聯、海南大學、海南師院講學,受到家鄉的學者和鄉親們的熱烈歡迎。此後,他曾多次往返海峽兩岸,使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羅門從事詩創作30多年,著作很豐,成就巨大。他曾為國際詩人協會榮譽會員,現為藍星詩社社長。曾任中國新詩學會常務理監事、台灣文協詩創作班班主任。同蓉子曾應邀赴香港大學及菲律賓中醫學院與文藝界演講。一九九五年同蓉子參加“愛荷華大學寫作計畫(IWP)”。作品選入《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部分被英、法、日、韓等國用外文出版,並有兩首詩分別被碑刻入台北市公園與動物園,當為現代詩的創舉。著作有詩集《曙光》、《第九日的底流》、《死亡之塔》、《隱形的椅子》、《羅門自選集》、《曠野》、《日月的行蹤》、《羅門編年詩選》、《日月集》(英文版)、《整個世界停止呼吸在起跑線上》等;論文集有《現代人的悲劇精神與現代詩人》、《心靈訪問記》、《長期受著審判的人》、《時空的回聲》、《詩眼看世界》等。
榮譽
由於他在詩創作和研究中有巨大的成就與貢獻,1958年連獲藍星詩獎和台灣詩聯會詩獎;1966年,《麥堅利堡》一詩被世界桂冠詩人協會(UPLI)譽為世界近代的偉大之作,獲菲律賓總統金牌獎,並被第一屆世界詩人大會主席在大會典禮上向50多個國家的代表宣稱,《麥》詩為世界近代的偉居之作。麥堅利堡(Fort Mckinly)是紀念第二次大戰期間七萬美軍在太平洋地區戰亡;美國人在馬尼拉城郊,以七萬座大理石十字架,分別刻著死者的出生地與名字,非常壯觀也非常悽慘地排列在空曠的綠坡上,展覽著太平洋悲壯的戰況,以及人類悲慘的命運,七萬個彩色的故事,是被死亡永遠埋住了,這個世界在都市喧噪的射程之外,這裡的空靈有著偉大與不安的顫慄,山林的鳥被嚇住都不叫了。靜得多么可怕,靜得連上帝都感到寂寞不敢留下;馬尼拉海灣在遠處閃目,芒果林與鳳凰木連綿遍野,景色美得太過憂傷。天藍,旗動,令人肅然起敬;天黑,旗靜,周圍便黯然無聲,被死亡的陰影重壓著……作者本人最近因公赴菲,曾往游此地,並站在史密斯威廉斯的十字架前拍照。戰爭是人類生命與文化數千年來所面對的一個含有偉大悲劇性的主題。在戰爭中,人類往往必須以一隻手去握住“偉大”與“神聖”,以另一隻手去握住滿掌的血,這確是使上帝既無法編導也不忍心去看的一幕悲劇。可是為了自由、真理、正義與生存,人類又往往不能不去勇敢的接受戰爭。透過人類高度的智慧與深入的良知,我們確實感知到戰爭已是構成人類生存困境中,較重大的一個困境,因為它處在“血”與“偉大”的對視中,它的副產品是冷漠且恐怖的“死亡”。在“麥堅利堡”那首詩中,便是表現了這一強烈的悲劇性的感情。 在1969年馬尼拉舉辦的第一屆世界詩人大會上,與蓉子獲大會“第一文學伉儷”獎;1960年獲美國奧克立荷馬州州長頒發榮譽公民證;1972年獲巴西哲學院頒發榮譽學證;1976年,在美國舉辦的第三屆世界詩人大會上,與蓉子獲特別獎,並接受大會加冕為桂冠詩人;1987年“詩人節”上獲台灣“教育部”頒發“詩教獎”。此外他還被選入英國倫敦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出版的“世界名詩人辭典”。他的聲望與作品,受到海內外文藝界廣泛的重視與好評。 作品接受國內外著名學人、評論家及詩人評介文章近一百萬字、已出版六本評論羅門作品的書。羅門除寫詩,尚寫詩論與藝評。羅門作品碑刻入台北新生公園(1982年)、台北動物園(1988年)、彰化市區廣場(1992年)、及彰化火車站廣場(1996年)。 《羅門詩集》目錄:車禍、窗、 第九日的底流、都市之死、 觀海 、流浪人 、麥堅利堡、 傘山、生存!這兩個字、 詩的歲月--給蓉子、 野馬 、隱形的椅子。
逝世
2017年1月18日,羅門在台北逝世 。
葉落歸根
2017年4月2日,羅門家人將已故台灣詩人羅門的骨灰迎請回瓊,安葬於其家鄉文昌地太村父母的墓旁,滿足他落葉歸根的願望。